China Translation Blog     powered by www.chinafanyi.com 2007


«may 2025»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我收集我快乐
日志总数:149
评论数量:53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909064
建立时间:2007年6月29日


广告位招租





[人物类]江苏林洋--王汉飞
J.C.翻译所 发表于 2008/4/21 14:04:00

  王汉飞和他的同事目前正在积极布阵,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组件利润急转直下后的公司出路作准备。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片生产,将是林洋新能源未来的重要利润支柱。

  2006年12月20日,就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关门迎接圣诞前的最后一刻,又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挤了进去。

  它叫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来自中国。对当地投资者而言,这实在没有任何惊喜,因为就在此前一天(19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刚在纽交所上市。它们是中国同行,跟2005年12月14日在纽交所上市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同属一个产业领域,都是民营企业。

  这天晚上22点30分,无锡尚德CEO施正荣没有安睡。他给林洋新能源总经理王汉飞发了一条短信:祝贺你们成功上市。作为施正荣的老将,王汉飞感动不已。但他心情很不轻松,当日公司收盘价为9.96美元,比发行价12.5美元下跌20.32%。

  市场:冰火两重天

  2006年下半年开始,太阳能光伏组件利润从2005年高峰期的25%,一路下跌至10%以下,在这晴转阴的艰难时刻,近期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公司都未赢得太多掌声。

  林洋新能源也不例外。该公司以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为主,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和利润不断下跌。而之所以下跌,源于上游硅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2003年,一公斤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为20美元至40美元,如今已涨到200美元至300美元。同时,下游大量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一股脑儿涌入这个产业,疯抢原材料,抬高了制造成本,而被海外巨头垄断的买方市场,又对产品价格极其敏感,需求大降。“比如,海外建一个电站需要7到8年的时间,它就要考虑压低你的价格,自然卖方的利润会大幅缩水。” 加拿大太阳能公司总经理陆光焰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该公司也先于林洋新能源在美上市。

  根据太阳能专业调查机构Solarbuzz公布的2006年12月太阳能电池组件报价显示,欧洲太阳能模块报价从2006年6月首度下滑以来,持平5个月后,11月再次下滑,12月呈现续滑走势,每瓦5.8欧元,月跌幅为0.17%。

  “这一情况也是各大新上市的太阳能光伏公司遭市场冷遇的原因之一。”加拿大太阳能公司CEO瞿晓骅表示。

  利润:转型以维持高位

  王汉飞和他的同事目前正在积极布阵,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组件利润急转直下后的公司出路作准备。

  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片生产,将是林洋新能源未来的重要利润支柱。

  林洋新能源现在共有两条组件线和两条电池线,另两条电池线正在建设中。按照公司计划,未来2年内也就是到2008年,将会有12条电池线投产,到时候电池线的规模,将从现在计划的120兆瓦达到360兆瓦的规模。

  “太阳能电池组件整体利润目前确实只有10%,”王汉飞承认,但他说,公司整体利润仍可维持在20%以上,“即便是明年,我们的利润也会在16%到18%,与尚德不相上下。”这样说的底气在于:公司生产的组件全部都是公司自产电池提供,因此总体利润可以达到20%以上。其公司特色还有两点:林洋的电池片转换效率在国内较高,达到16.5%;因为公司所产的电池本身稳定性都比较强。

  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是行业通用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对市场销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所谓稳定性,陆光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当你设计一条16.5%转换效率的电池线时,下线的电池片是否都能生产出转换效率基本相同的电池线产品。“如果一条线有14%的电池片,或有16%的电池片,那么你这条线是非常不稳定的。”

  平台:敞开式研发

  曾是施正荣左膀右臂的王汉飞,2004年离开无锡尚德后被江苏南通当地富豪之一陆永华挖到。后者作为林洋电子公司的大当家,主要从事电能表制造。与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加拿大太阳能公司不同的是,他不是做技术出身,因此更希望得到更多技术力量来支撑林洋新能源的发展壮大。

  2004年8月,林洋新能源成立之初,就耗巨资组建了一个由海内外众多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班底主要涵盖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及中科院电工所的研发人员。委员会可迅速将各地研究成果汇集到林洋新能源这个大平台上。现在公司在上海交大设立了一个小试线,而在南通启东投巨资建成了中试线,两者形成合力。

  “开放式的人才平台很容易吸收各种养分。”王汉飞表示,公司还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请了三名有着十多年太阳能光伏研发经验的专家。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建平说,现在很多企业确实很有钱,但不一定适合进入。同时,太阳能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销售在国外,企业要做好需要技术、资金和一个国际化的营销管理团队。有些公司与这个行业的产业关联度不大,看到来钱快就拼命砸钱进来,这种奋不顾身是不理智的。客观地看,这个产业已经过热了,但并不是企业数量过多,而是概念过热。

  不悔当初惊险一跳

  如果不是2004年年中的转身离去,王汉飞现在握在手中的“原始股”绝非林洋新能源,而是无锡尚德。

  2005年年底,无锡尚德上市后不久,王汉飞收到了一位老同事的问候:“你知道你走了少拿多少?”王汉飞笑笑,简单聊了两句后默默挂断了电话。同样是在冬季,2006年年底,王汉飞奔赴美国,指挥他挂帅的与无锡尚德同属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林洋新能源在美挂牌。

  当初看似决绝的一跳,是真正成就了他,还是意味着新的历练?

  《第一财经日报》:你与尚德的感情非常深厚,对吗?

  王汉飞:当然。2001年无锡尚德刚刚开始筹建。那时,两路人马构成了嗷嗷待哺的尚德:施正荣与曾在澳大利亚并肩作战的几个同事转战无锡;时任无锡市政府要职的李延人,也率领一拨有着政府背景的朋友进入。研发、政府关系都有了,尚德缺少的就是懂技术管理的人。而我是第一位加盟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第一财经日报》:公司开市当天不利,你怎么看?

  王汉飞:给我们路演的时间太短了,只有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里,让投资者迅速认识这个新企业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现在股价已恢复到了发行价。我相信,投资者认可企业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一开始太阳能这个概念很新鲜。但上市公司一多,后来者就更加困难。很多时候人家会拿你跟同行来比较。加上不到200公里半径以内有这么多的企业都在搞上市,市场也疲软了。

  《第一财经日报》:对太阳能电池企业最敏感的原材料问题,你有没有担心?

  王汉飞: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原材料从来没有出现过停工待料的情况。因为我们跟合作伙伴签订的是长期订单,我们也会给我们的供应商预付款。这样都可以确保我们上游不出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与施正荣相处了很久,你跟他是非常默契的拍档。现在的尚德已成为无锡的名片。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一夜之间的成名对施本人不利。

  王汉飞:我很敬佩他。原因是:他是一个学者,一个科学家,一个有技术背景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外部条件的催化,成为一个企业家,而且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企业家,是非常不易的。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评价你现在的老板陆永华?

  王汉飞:南通启东当地没有太多的企业家,林洋电子是陆永华十年耕耘所创造出的奇迹。十年前,他果断出手,购买了一家快要破产的电表制造公司的部分股份,经过辛苦经营,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知名企业。

  之所以答应与陆总一起打天下, 事后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当时林洋新能源已经开始出产品,但它所设计的电池线方案,让人捏把汗; 林洋公司是启东当地的招牌企业,新能源项目的成功与否,会对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

  还有几点很重要,陆永华为人诚恳,很重视人才,在面临超强压力下忘我工作,也志存高远。

  我那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希望能做好一件事。现在觉得,我实现了我自己当初的几个诺言:担任总经理以后,当年就实现了1.5亿元的销售额、1200万元的利润。同时,第一条电池线在7个月之内建成并且量产,产品通过了国际认证。


阅读全文(6178) | 回复(0) | 引用(1863)作者的个人空间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博客频道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中国译典| 译典论坛| 翻译文库| 在线翻译| 网站首页

Powered by Chinafanyi.com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page refreshed 4180558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