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毒奶”事件的核心是奶农在牛奶中加入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合成树脂的原料,从分子结构看,根本不含蛋白质,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业。
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原料奶中,钻的是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国标GB/T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明确,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这一方法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凯氏定氮法,是指通过测量氮元素的含量,并利用氮元素与蛋白质换算系数,来计算乳制品中所含蛋白质总量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所有含氮物质均被统计成蛋白质总量。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一旦被掺入乳制品中,就可以提高氮的含量,造成原料奶蛋白质含量虚高。而其价钱,只有蛋白原料的五分之一。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就钻空子,在奶液中添加三聚氰胺,误导为“蛋白精”。
既然有那么多的奶制品企业触雷,由此可知,奶农添加三聚氰胺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了。
而在牛奶的国家检测项目中没有三聚氰胺这一项,生产企业无标准可依,也没有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所以能够让这么多的“毒奶”流出。
化学品有千千万万种,不可能每一项都作为检测项目,所以这方面我们也不好怪罪质检总局;否则真要把每样食品都进行全项目分析,那就要组织全国力量都参加到检测中去,要不是忙不过来的。
企业是有责任的,至少在第一线的采购人员他们应该是知道这个行业内秘密的,但是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可能是不够重视,因为反正也没出什么事,又没有检测标准,没有检测设备。
“添毒”的奶农责任最大,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东西对身体不好吗?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只要加了的自己不喝就行,反正坏的是别人,管他三七二十一;而且,又觉得这是行业潜规则,大家都这么加,也都没出事,就大着胆子干了。
没有监管,又没出大事,那么坏事也就成了“例行公事”,邪恶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在行业内弥漫开来了。
这样的“例行坏事”在中国显然不会仅此“毒奶”一例,那些加毒的奶农也不是中国人群中品质最坏的一部分,他们只是一群犯了“道德滞呆症”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少吗?
有些事情暂时不会触犯法律,而且监管也管不到,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去做!
西方人说“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表面上看差不多,但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西方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一个上帝,法律管不到的地方上帝都看得一清二楚,你的灵魂时时刻刻面对上帝的拷问,你敢乱动?
中国人密谋干坏事时常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反正“天地”知道我们干坏事是没什么好怕的,所以只要别人管不到,什么伤风败俗的事都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做得漂漂亮亮。
所以,在牛奶中加毒,在豆牙中加毒,在水果中加毒,在面包中加毒,只要不会当场把人毒死,只要自己不去吃,放心地加吧!“天知,地知”,没什么好怕的!
在这个科学的年代,我们都知道遭“雷打电劈”的是运气不好,而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地狱和天堂都是编出来的神话,谁也没见过鬼神,所以“对天发誓”好轻松,“天地菩萨”不存在,“扪心自问”很简单,只要别人不知道,只要政府管不到,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做些小坏事!
“毒奶”拷问的不光光是我们的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良知,隐藏在最深层的尴尬是我们信仰的迷失---我们灵魂的无所归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