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4年,也就是中国处于通货膨胀的年份,我的家庭生活在美好里。每天,放学除了那意料之中的繁重作业外,我和我的家人都会到外面吃饭(就是北方人说的下馆子),几乎天天如此。吃饭的时候,点菜没有犹豫,吃剩了就吃剩了。那段时间改变了我,让我觉得每顿饭就是得吃得有营养吃得好。因而,在大学的4年,几乎90%的时间我都是和女朋友下馆子,10%在食堂吃。虽然小时候(大学前)我自己没几个钱,但是家人的钱他们用起来让我觉得蛮开心的。
到了最近通货紧缩这些年,家里几乎没有了经济来源(下岗)。我开始发现家庭的转变。尽管下馆子的习惯我们一直没怎么改,然而每当外出吃饭,我会发现,父母都是颗粒不漏地把菜吃光,有一点点剩余都很愤怒。我发现,凌乱的家越来越乱,爸爸身上的衣服每天都是同样的,妈妈的破鞋破裤子拿去补,煤气灶坏了不修不换,房间的电视还保留着80年代的老电视用,洗澡间的挂(用来挂毛巾的)也断了,旧电脑不舍得卖……一切的一切,让我看着就心酸:这不是生活,生活不应当是这样的!这一切,我一直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某天,家人买了新的洗衣机(旧的坏到不能用),让我心里一阵暖意。同时,大学刚毕业的我忽然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时候——是我挺身而出的时候。我喜欢投资,但是因为家人的保守一直没有进行,也许只有等到我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资产时,我才能钱滚钱。爸爸的思想就是做公务员,做公务员,做公务员。拿个5000,6000一个月,直到退休拿福利。都是他自己一辈子的模式了。姑且不说我应该如何赚钱,但是这家庭的悲哀应该由我来改变,担子,很重。
大学找了一个同龄的女朋友,问题又来了。男人不当早婚,30而立,女人却等不到那时候。也许我得承担?这个我真的承担不起也给不了什么承诺,担子,越来越重。也许只有分手,才能解决问题。无奈。女人以为,自己一生中要承受那8级痛苦是很痛的事情,殊不知,男人的精神压力是一辈子的,为了家人的快乐,也为了后代不会重蹈覆辙。
我比较欣赏美国的生活模式。孩子到了成年人的年龄就脱离父母,基本上可以没有什么关系了。然后,活自己的(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的工作),有空开开派对,远足旅游。不像中国,一种变了态的生活模式:出生,父母含辛茹苦地养大你,你长大了得报答,很多时候得按着他们的意愿,跟着他们的调调走,行了还好,不行的话,又穷个一辈子,然后发现自己没有钱应付可能出现的高医疗费,父母走了以后,你的孩子出生了,又陷入另一个循环。也许不是中国人变态,是中国社会变了态,人也跟着变。累一辈子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