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nslation Blog     powered by www.chinafanyi.com 2007


«may 2025»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tyf
日志总数:11
评论数量:5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68185
建立时间:2009年1月10日


广告位招租





中国菜菜名统一翻译成了英文有必要吗?
chengkb 发表于 2009/1/10 14:01:00
把菜名弄得特有意境,这大概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说明白了,就没意思了,也不容易让人有食欲,所以,怎么晕就怎么来。我去一家书店的餐吧吃饭,所有饮料名、菜名都是用书名命名的,我拿着菜谱对服务员说:“先来一份《傲慢与偏见》,再来一份《三国演义》,对了,还要一份《呼啸山庄》。”您瞧,点菜都透着学问。

咱们的饮食文化有个毛病,喜欢过度阐释,饮食和男女创造了中国文化,有饮食的地方必有文化,一来二去就把饮食文化给扭曲得不成样子,菜名就是这样给搞得面目皆非。拿起菜单,你真的从脖子后面都感觉发凉——我怎么这么没文化呢?还好意思大快朵颐?可你仔细一想,这确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菜谱上的名字充分体现了汉字结构中的深远意境,一个糖拌西红柿能起出五六种名字,同样一道菜,在中国的东西南北称呼都不一样。作为中国人,基本上都能适应,因为这就是中国餐饮文化的特点,不然,这么乱起名字大家早就不答应了。你不答应,他们就卖不出去,就都叫“糖拌西红柿”了。所以说,每次去饭馆吃饭跟服务员打哑谜,不一定都是在国外的餐馆,这反过来也说明,不管老外还是中国人,点菜的时候都晕头转向。在中国,有些事能让你看到不公平和不民主,可唯独在点菜这个环节上,它让中国人和外国人、有文化和没文化、权力大和权力小、级别高和级别低、挣钱多和挣钱少、穿得多和穿得少、穿得差和穿

得好、精英和平民、小姐和淑女全都站在一条水平线上。

后来,为了方便外国友人,很多饭馆开始把中文菜名翻译成英文,结果闹了不少笑话。有些人干脆用诗歌软件金山词霸翻译,结果,金山词霸翻译出来菜名没了诗意,倒是多了几分“湿意”。以后扫黄打非,查抄菜单绝对不过分。当然,老外看着菜单,绝对“性”致盎然,原来中国人基本上都把伟哥当饭吃了。

奥运期间,各路老外汇集到北京,品尝各式中国风味的美食。好面子的中国人想到了这一点,北京市外办专门组织专家把常见的中国菜菜名统一翻译成了英文,叫《北京市餐饮业菜单英文译法》,然后推广到各家饭馆。多好啊。

可我觉得挺扯淡。中国菜名翻译过去,就没那个意境了。你说,“驴打滚”怎么才能把它翻译得形神兼备呢?肯定很难。而且,老外点中国菜这么省事,他就没心思去了解中国的餐饮文化了,很多妙不可言的东西只有在他们掌握中文之后才能体会到。你不是天天嚷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吗?这回人家都到家门口了,你怎么就投降了呢?我们都希望外国人能了解中国,不仅希望能了解中国的传统,也希望能了解中国的现代,不希望外国人妖魔化中国,可怎么让人家了解?他要不会点中文,能了解么?凭什么就把菜单翻译成英文?就让你看中文,看不明白你就吃麦当劳去,甭废话。我觉得,你越是这样,他们才觉得你越中国,然后就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人应该拿出点法国人的劲头,大街上的地名就不标注英文,你想找对地方,先学会法文再说。

你肯定会跟我抬杠,你不把菜名翻译过去,人家凭什么感兴趣?我是说,如果你这家饭馆开在伦敦或纽约,你一定要翻译成英文,这叫入乡随俗。他们来中国,入乡就得随俗,所以不用翻译,我们不能这么伺候他“到家”,中国文化也是有尊严的。

阅读全文(4117) | 回复(1) | 引用(1157)作者的个人空间

 


9 1 :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博客频道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中国译典| 译典论坛| 翻译文库| 在线翻译| 网站首页

Powered by Chinafanyi.com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 page refreshed 4162927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