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确保翻译万无一失,那么只有1)原文理解正确;2)译文与原文意义相同;3)译文语言正确,语言水平与原文照应。
1)原文理解正确
是指翻译者必须彻底真实看懂原文的意思,这是翻译操作的基本根据,翻译的核心是翻译原文的意义。
2)译文与原文意义相同
原文里说了什么,译文里就还说什么,翻译操作发生的前后意义保持不变。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原则,译文的正确就有了保障。本条主要适用于科技、商务翻译,对于文学翻译一般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文学的语言一般不可以单单解构其意义,解构之后文学作品原物已被破坏,不复存在。翻译的过程客观上是在大脑语言中枢发生的一个目前尚不可知思维活动,这是翻译让人感觉不可学、不可教、不可研究和无椐可依的原因。
3)译文语言正确,语言水平与原文照应。
首先要保证翻译者写出的句子正确、词语用法正确,这样译文就先排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然后可以逐步提高要求,即翻译者写出的文字的水平要与原文相照应:原文严肃正式,译文也严肃正式;原文口语化,译文也口语化;原文是古文,译文也古文;原文诗句,译文也诗句,依次类推。目前,翻译者达到这个高要求是有难度的,所以可先遵循基本要求,采用“弱化”翻译原则实现翻译的目的。
“弱化”翻译原则
假如有人需要翻译某段文字,而他的英文能力还不足以做这件事,例如让高中生翻译一些文字,那么他可以用现有的英文水平来处理,只不过他需要保证自己写出的英文是正确的就可以了。例如:翻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让中学生翻译的话,有可能是这个结果:China is very big. It’s rich in resources. 这样的结果对于一般沟通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语言本身正确可读,意思也正确。如果考虑到语言水平照应,那可能要翻译成类似这样:With a big population, China boasts a vast land area and bountiful resour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