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这类翻译原则
主要为文学翻译家所提倡。如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 Pound,1885-1975,前苏联的加切
奇拉泽1914-1974我国的傅雷、钱钟书和许渊冲。庞德"重诗歌翻译的意象在某种程度
上反映了文学翻译是美感经验再现的特征"(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
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加切奇拉泽认为为了求得艺术等值要发挥译者的创造性
译者要像进行文艺创作一样选择最能反映原作美感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金文
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傅雷认为"以
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 雷《高老头重译本》
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
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
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年p.125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beauty in meaning, 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出了举世公认的优秀文学译作。这一翻译原则
的共同特点可以说是译文重神似非形似语言必须美, 即许渊冲先生所主张的 "words in best
order"、"best words in best order"(英国19世纪诗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语)。这里必须指出
美学取向的翻译原则多适合于文学翻译以此指导翻译实践的确产生了不少精彩的文学译作。
但是该原则对于不少人来说显得过于"高深"和"抽象"同时也不太适合用来指导非文学作品
的翻译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