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8/2 15:35:00
上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了翻译记忆(TM)技术,即将翻译好的双语句对保存起来形成双语语料库,以便今后在翻译相同句子时,不需要翻译第二遍。在翻译相近句子时,如果符合预定的匹配率,可将原先翻译好的句子查找出来,作为自动翻译结果。 例如,我们已经翻译并保存了下面一个句对: “I use the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 book.^我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书。” 当翻译另一个相近的句子时,比如“You use the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 patent.”,利用TM技术可将上面已经翻译并保存的句对调出来,并给出自动翻译结果“我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书。”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看出TM技术的确可以替代人做一些翻译工作,但它只是一只低智商的樱鹉,只会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不能将“我”自动替换成“你”,不能将“书”自动替换成“专利”。 因此,人们就希望计算机翻译软件能象人那样,具有高智商,学一句就能准确翻译1千句甚至1万句。为此,许多国际性大公司,比如IBM、Microsoft、Google等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翻译界的国际巨头SDL也不断砸钱来收购各种技术和产品(比如Trados的TM+技术和Language Weaver的SMT)。。。 中国人的爱译科技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大量基础性的语素收集、以及大量专业资料的实际翻译工作等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语言翻译知识表征理论,并且在研究人脑的知识存储结构和智能翻译思维的成果上,根据神经网络原理设计了一种高度智能化的翻译知识库体系结构————(博典)智能翻译知识库,简称为智能知识库。 智能知识库,它利用人脑神经网络原理模仿人脑外语学习记忆和外语翻译知识记忆的方式和结构,包括:词库(词条)、句库(可同时包含句对、句式、句型),句库中存储的每个句式和句型都构成了一个广义语法模式/模型,由此可实现分析、类比、推理、推测等计算机智能翻译处理,真正实现了“举一反三”。 使用基于智能知识库的CAT软件,例如Bodiansoft-ITM,在人机交互翻译上面所述例句时,系统自动学习并记忆了该句的句式/句型,并保存在所述智能知识库中,下次在翻译相同和相近句子时都能自动地给出准确的翻译结果。如下所示: I use the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 book.^我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书。 I use the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 patent.^我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专利。 You use the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 patent.^你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专利。 You use the Artificial-Intelligent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 book.^你使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专利。 We all use the Artificial-Intelligent CAT software to translate.^我们都使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来翻译。